大厂裁员后,何去何从
2025-03-24 10:13:28
在经济形势风云变幻以及行业格局不断调整的当下,大厂裁员已不再是新鲜事。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是老互联网人,有做研发的,有做运营的,也有开公司的,不管是以前吃香的游戏行业,还是ERP软件类,或者市场经营类的,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是和国企挂钩相关的也是一样。有当遭遇这一情况,许多人顿时陷入迷茫与焦虑之中。然而,危机往往与机遇并存,只要冷静分析、积极应对,依然能够开辟出一条新的职业发展道路。
身为一个步入中年的人,有时是一分难倒英雄汉,面对着生存的压力,不得不开拓渠道,争取各种各样的睡后收入。洛克菲勒说过,你没睡觉时能挣钱的方法,你将工作到死。
这句话相信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有很深的感触,工作在满足生活需求之时,在这种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还担心着随时被裁员的风险。一个朋友无奈的跟我分享,说他已经被裁两次了,还要重新找工作,不知道又要找多久,以我对他的了解,一个从事互联网具有资深技术底子的人,能说过这番话来,可想而知,他的心情有多难受。这还是他降低了自己的要求后的体会。
人到中年各种不得已,但也只能往前冲,没得选,因为都是家中的顶梁柱,没有人可以替代,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他或者她,请善待,因为别人有树可以乘凉的时候,他们没有,而且他们是义无反顾的,主动的承担了这份责任,没有推卸过。
而到这一步,无非以下几条路:
1,再就职
2,创业
3,深造后再择业
4,灵活就业
一、重新求职
(一)同行业其他企业
大厂工作经历是一份极具含金量的背书。凭借在大厂积累的专业技能、项目经验和行业视野,可向同行业其他企业投递简历。例如,从腾讯被裁的互联网产品经理,有丰富的产品设计与运营经验,可向字节跳动、阿里等企业应聘类似岗位。在投递时,要突出在大厂参与过的重大项目成果,如负责的产品实现了用户量的大幅增长或成功优化了某项关键业务流程等,以此吸引目标企业的关注。
(二)新兴行业领域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兴行业不断涌现,如人工智能、区块链、新能源汽车等。大厂员工学习能力强、适应力佳,可尝试转型进入这些新兴领域。以从百度被裁的算法工程师为例,若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学习方向感兴趣,可通过线上课程、线下培训等方式,快速学习相关知识,积累项目经验,进而向新兴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投递简历,凭借大厂背景和快速转型的优势,在新兴领域获得新的职业机会。
二、自主创业
(一)基于自身专业技能创业
若在大厂工作期间,掌握了独特的专业技能,可将其转化为创业项目。比如,一位在华为从事软件开发多年的员工,对通信软件的优化有深入研究,可成立自己的软件服务公司,为其他企业提供软件定制开发、性能优化等服务。利用大厂人脉资源,获取初始客户,逐步拓展业务版图。
(二)抓住市场痛点创业
凭借在大厂对行业的深入了解,能够敏锐洞察市场存在的痛点问题。以电商行业为例,若发现消费者在跨境购物时存在物流信息不透明、清关时间长等痛点,可创业搭建一个跨境物流信息跟踪平台,整合物流资源,为消费者提供实时、准确的物流信息服务,通过收取平台使用费用、与物流企业合作分成等方式实现盈利。
三、自我提升深造
(一)攻读更高学位
对于希望在学术领域深入发展或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人来说,攻读硕士甚至博士学位是个不错的选择。从谷歌被裁的员工,若想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有更深入的研究,可申请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相关专业,利用在校时间,系统学习前沿知识,参与科研项目,为未来进入高校任教或从事高端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参加职业培训
市场上有许多针对不同行业、不同技能的职业培训课程。如被裁的市场营销人员,可参加数字化营销培训课程,学习社交媒体营销、搜索引擎优化等热门技能,提升自己在数字营销领域的专业能力,增强在职场上的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
四、灵活就业
(一)兼职工作
在互联网时代,兼职工作机会众多。例如,有文案撰写能力的被裁员工,可在兼职平台上承接各类文案撰写任务,如企业宣传文案、产品推广文案等;擅长设计的人员,可兼职为客户提供平面设计、UI 设计等服务。通过兼职,不仅能获得一定收入,还能保持工作状态,积累项目经验。
(二)自由职业
若具备特定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可选择成为自由职业者。如摄影师、翻译、心理咨询师等职业,无需依托固定企业,可通过线上平台、人脉推荐等方式获取客户,独立开展业务,实现工作与生活的灵活平衡。
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要做好选择与规划,有时不一定是要赚很多钱或者很累,选择对当下最有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就是最好的,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而我选择了做自媒体,从零开始!做了一个月,从0粉丝做起,现在也开通了相应的权限,感觉在路上。有这方面想交流的,可以加我微信,我们可以交流一二,我会把我所知的,分享给大家。
朋友们都在问,你十几年的老技术不搞了吗?我的回答是,不是不搞,只是需要给自己多创造一点机会,多个选择,多个能改变自己生活的选择,加油~~~~ 2025!
历史文章:
发表评论: